Skip to the content.

Chapter 3 - Map、Array、和 Slice

到目前為止我們看過了一些簡單的型別和結構。現在該是時候來看看 array、slice 和 map 了。

陣列

如果你來自 Python、Ruby、Perl、JavaScript 或 PHP(或更多其他語言),你可能在寫程式時習慣使用動態陣列。這些陣列是在資料加入到陣列時自行調整大小的陣列。在 Go 中,像許多其他語言一樣,陣列是固定的。宣告陣列需要我們指定大小,一旦指定大小,它就不能增加:

var scores [10]int
scores[0] = 339

上面這個陣列宣告可以透過 scores[0]scores[9] 來存取 10 個分數值。如果嘗試存取超過這個範圍的陣列元素,編譯器會拋出執行時期錯誤。

我們也可以在初始化陣列的時候賦值:

scores := [4]int{9001, 9333, 212, 33}

我們可以用 len 函式來取得陣列的長度。而 range 函式可以用來循序的存取每個元素值:

for index, value := range scores {

}

使用陣列是有效率但不夠靈活,原因是因為通常我們不知道即將要處理元素的數量。讓我們來看看 slice。

Slice

在 Go 中,你很少會直接使用陣列,通常情況下你會使用 slice。slice 是一個輕量級的結構,這個結構被封裝後,代表了一個陣列的一部份。這裡我們列出一些建立 slice 的方法,並且指出我們會在後面什麼時候會用到他們。

第一種方式和我們建立陣列時有點相像:

scores := []int{1,4,293,4,9}

不同於陣列的宣告,slice 在宣告時不需要宣告長度。為了理解兩者的差異,我們來看看另外一種使用 make 建立 slice 的方式:

scores := make([]int, 10)

我們使用 make 而沒有使用 new 是因為建立一個 slice 不僅僅是分配一個記憶體區間而已(new 的作用就是分配一段記憶體區間)。明確的來說,我們幫底層的陣列建立了一段記憶體區間,同時也要初始化 slice。在上面的例子中,我們初始化一個 slice,長度和容量都是 10。長度代表 slice 的大小,而容量是底層陣列的大小。透過 make 函式,我們可以同時宣告長度和容量。

scores := make([]int, 0, 10)

這會建立一個長度是 0 ,容量是 10 的 slice。(如果你有留意的話,會發現 makelen 同時實現了 重載 的功能。Go 語言的某些特性會讓你感到有點失望,因為某些部分他並沒有揭露給開發者使用。)

為了更好理解關於長度和容量之間的交互關係,讓我們來看一些例子:

func main() {
  scores := make([]int, 0, 10)
  scores[7] = 9033
  fmt.Println(scores)
}

上面的第一個例子是無法運作的,為什麼?因為我們的 slice 長度是 0。是的,底層的陣列有 10 個元素, 但如果想要存取元素時,我們必須明確的擴展 slice。其中一個擴展 slice 的方式是使用 append

func main() {
  scores := make([]int, 0, 10)
  scores = append(scores, 5)
  fmt.Println(scores) // 列印 [5]
}

但這改變了我們原本程式碼的意圖,在長度為 0 的 slice 上增加一個元素會被放到 slice 的第一個元素。不管出自什麼原因,那段不能運作的程式碼會賦值給 slice 的第 8 個元素。為了達成這個目標,我們可以再切割 slice:

func main() {
  scores := make([]int, 0, 10)
  scores = scores[0:8]
  scores[7] = 9033
  fmt.Println(scores)
}

可以調整 slice 長度的上限是多少?這個上限就是根據 slice 的容量來決定,在上面的例子中,就是 10。你可能會認為這沒有解決 固定長度陣列 的問題。其實 append 是比較特別的,如果底層的陣列已經滿了,append 會創造一個更大的陣列,並且複製所有的值到新的陣列(這也是動態陣列的工作原理,像是:PHP、Python、Ruby、Javascript等)。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上面的例子中使用 append,我們必須要將 append 得回傳值重新指派給 scores 變數,如果原始的 slice 沒有更多容量時,append 會建立一個新的。

如果我告訴你 Go 在擴展陣列時使用的是 2x 演算法,你可以猜到以下的程式碼的輸出是什麼嗎?

func main() {
  scores := make([]int, 0, 5)
  c := cap(scores)
  fmt.Println(c)

  for i := 0; i < 25; i++ {
    scores = append(scores, i)

    // 如果容量改變了,
    // Go 為了容納新的資料,會增加陣列的長度
    if cap(scores) != c {
      c = cap(scores)
      fmt.Println(c)
    }
  }
}

如果初始 scores 的容量是 5,為了要容納 20 個元素,slice 的容量必須要擴展 3 次,分別是10、20 和 40。

最後一個範例:

func main() {
  scores := make([]int, 5)
  scores = append(scores, 9332)
  fmt.Println(scores)
}

上面的程式碼輸出會是 [0, 0, 0, 0, 0, 9332]。從直觀來看,你可能會以為輸出是 [9332, 0, 0, 0, 0]?對編譯器而言,上面的程式碼代表的意思是,附加 9332 到已經有五個值的 slice 。

最後,這裡提供四種常見初始化 slice 的方式:

names := []string{"leto", "jessica", "paul"}
checks := make([]bool, 10)
var names []string
scores := make([]int, 0, 20)

你該使用哪一種方式?

第一種方式相當直觀,不需要太多的說明,但缺點是你必須先知道要往 slice 裡面放的元素是什麼。第二種方式在你想要往 slice 的特定位置寫入一個值的時候很有用,比如說:

func extractPowers(saiyans []*Saiyans) []int {
  powers := make([]int, len(saiyans))
  for index, saiyan := range saiyans {
    powers[index] = saiyan.Power
  }
  return powers
}

第三個方式會回傳一個空的 slice,一般會和 append 一起使用。此時 slice 的數量是未知的。

最後一種方式讓我們指定 slice 的長度和容量。當我們大概知道需要多少元素時很有用。即使你知道元素的個數,append 也可以被使用。這取決於個人喜好:

func extractPowers(saiyans []*Saiyans) []int {
  powers := make([]int, 0, len(saiyans))
  for _, saiyan := range saiyans {
    powers = append(powers, saiyan.Power)
  }
  return powers
}

slice 作為一個陣列的封裝來說是很有用的。許多語言都有類似的概念。Javascript 和 Ruby 中都有一個 slice 方法。在 Ruby 中,你可以透過 [START..END] 來得到一個 slice,或是在 Python 中使用 [START:END] 來得到一個 slice。然而,在某些語言中,slice 的確是從原始陣列複製而來。如果我們使用 Ruby,下面的程式碼會輸出什麼?

scores = [1,2,3,4,5]
slice = scores[2..4]
slice[0] = 999
puts scores

答案是 [1, 2, 3, 4, 5]。因為 slice 是把舊的值全部複製過來的一個新陣列。現在,同樣情況下來看看 Go 會怎麼做:

scores := []int{1,2,3,4,5}
slice := scores[2:4]
slice[0] = 999
fmt.Println(scores)

輸出會是 [1, 2, 999, 4, 5]

這種行為會如何改變你的程式碼?例如,很多函式會需要位置參數。在 JavaScript 中,如果我們想要在前五個字元後尋找一個空白(是的,slice 也可以在字串中使用),我們可以這樣寫:

haystack = "the spice must flow";
console.log(haystack.indexOf(" ", 5));

在 Go 語言中,我們使用 slice 來做:

strings.Index(haystack[5:], " ")

從上面的例子中,我們可以看到 [X:] 是代表 從 X 到結尾 的縮寫。而 [:X] 代表的是 從開始到 X 的縮寫。跟其他語言不同的是,Go 不支援負索引值,如果我們想要除了最後一個以外的所有值,可以這樣寫:

scores := []int{1, 2, 3, 4, 5}
scores = scores[:len(scores) - 1]

下面的例子是從一個未排序 slice 中去除一個值的有效方法。

func main() {
  scores := []int{1, 2, 3, 4, 5}
  scores = removeAtIndex(scores, 2)
  fmt.Println(scores)
}

func removeAtIndex(source []int, index int) []int {
  lastIndex := len(source) - 1
  // 交換最後的值並移除我們想要除的值
  source[index], source[lastIndex] = source[lastIndex], source[index]
  return source[:lastIndex]
}

我們已經瞭解了 slice。最後,再來學習一下一個常見的內建函式 copycopy 是許多的函式中顯著會改變我們如何撰寫程式碼的函式之一。一般來說,複製陣列的值到另外一個陣列會需要五個參數:source, sourceStart, count, destinationdestinationStart。但使用 slice,我們只需要兩個參數:

import (
  "fmt"
  "math/rand"
  "sort"
)

func main() {
  scores := make([]int, 100)
  for i := 0; i < 100; i++ {
    scores[i] = int(rand.Int31n(1000))
  }
  sort.Ints(scores)

  worst := make([]int, 5)
  copy(worst, scores[:5])
  fmt.Println(worst)
}

花點時間研究上面的程式碼。試著改變一些部分。如果你使用 copy(worst[2:4], scores[:5]) 方式去複製,看看會產生什麼結果?或者試著複製多於或者少於 5 個值到 worst

Map

在 Go 語言中的 Map 就如同其他語言的 hashtable 或 dictionary。他們的功用正如同你想像的:定義鍵和值,你可以從 map 中取得、設定或刪除該值。

Map 和 slice 一樣,可以透過 make 函式來建立。讓我們來看個例子:

func main() {
  lookup := make(map[string]int)
  lookup["goku"] = 9001
  power, exists := lookup["vegeta"]

  // 列印 0,false
  // Integer 的預設值為 0
  fmt.Println(power, exists)
}

使用 len 可以取得鍵值的數量。可以透過 delete 函式來刪除特定鍵的值。

// 回傳 1
total := len(lookup)

// 沒有任何的回傳,可以呼叫一個不存在的 key
delete(lookup, "goku")

Map 是動態增長的。然而,我們可以在 make 函式中透過設定第二個參數來給訂初始大小:

lookup := make(map[string]int, 100)

如果你對於有多少鍵值有概念的話,預先定義初始化大小有助於提升效能。

當你需要把結構的欄位定義為一個 map 時,可以這樣做:

type Saiyan struct {
  Name string
  Friends map[string]*Saiyan
}

初始化上面這個結構的一種方式:

goku := &Saiyan{
  Name: "Goku",
  Friends: make(map[string]*Saiyan),
}
goku.Friends["krillin"] = ... // 待完成的 krillin 或建立 Krillin

這裡還有另外一種方式可以宣告和初始化一個 map。類似 make,這種方式可以用來初始化 map 和陣列。我們可以這樣宣告:

lookup := map[string]int{
  "goku": 9001,
  "gohan": 2044,
}

我們可以使用 for 迴圈和 range 關鍵字來遍歷 map:

for key, value := range lookup {
  ...
}

要特別注意的是,遍歷 map 是沒有順序性的。每一次的遍歷返回的鍵值對都是隨機的。

指針和值

我們在第二章時已經討論過什麼時候要傳遞指針、什麼時候要傳遞值。現在我們學習到了陣列和 map,再來看看該使用以下哪一種方式?

a := make([]Saiyan, 10)
// 或
b := make([]*Saiyan, 10)

很多開發者會認為傳遞 b 到一個函式,或是回傳一個 b 會比較有效率,但事實上,我們傳遞或返回的都是一個 slice 的拷貝,所以就傳遞或返回這個 slice 而言,是沒有什麼差別的。

你會看見不同的地方是在於如果你要修改 slice 或 map 的值。在這點上,同樣的邏輯我們已經在第二章看過。所以是定義一個陣列指針或陣列值,取決於你怎麼使用單個值,而不是怎麼使用陣列或 map 本身來決定。

在你繼續學習之前

陣列和 map 在 Go 中跟其他的語言很類似,如果你曾經使用過動態陣列,可能需要一點時間適應,但是 append 應該會解決掉大部分不適應的地方。如果我們拋開陣列表面的語法,你會發現 slice 是很強大的。使用 slice 對於維持程式碼的簡潔有很大幫助。

這邊有一些極端案例我們沒有提到,但你應該很少會遇到這些案例。如果你碰到了,希望我們為你打下的基礎可以讓你了解是怎麼回事。